上海发布业界首个开放签署式人形机器人治理规则文件
行业新闻
2024.07.16
阅读量:999+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7月6日,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由上海市法学会牵头制订,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联合签署的《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简称《导则》)正式发布。这是业界首个以开放签署方式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治理规则文件。
《导则》分为目标愿景、基本遵循、创新发展、风险管理、全球治理和附则六个部分,共30条规则。上海市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介绍,导则发布后将继续开放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署和导则的持续完善。上海市法学会会定期更新公开导则完善情况,借此机会建立起一个规则共建的机制,不断探索,为形成标准化法律文件做准备。
这份导则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合乎人类道德和伦理价值,持久保障人类使用人形机器人的权益和安全,为全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和便利。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仍是《导则》的首位。“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技术进步的担忧史。如果能把这种担忧转化为正面的力量,对我们的制度建设是有帮助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在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中国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一部促进人工智能发展为主的法律,而不是一部以规范人工智能行为的法律,“不要把明天的问题放到今天去解决”。
但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见不少人工智能细分产业,如人形机器人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挑战。
联合国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在论坛上提到,软件应用Soul曾进行过数据调查,中国青年人对AI最大的期待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希望利用AI技术提高收入,另一方面是希望AI能够提供有效的情感陪伴和支持。后者意味着拟人交互具有较高的沉迷风险。在人形机器人上,沉迷风险度数更甚。同时,作为未来人类的亲密伙伴,人形机器人的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风险点。许多伦理、法律问题需要提前布局解决思路。
上海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发布了多项举措。除出台并实施了中国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外,上海在2022年率先成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先后发布《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责任》《人工智能安全与法治导则》等文件,向全世界传递构建数字社会伦理秩序的中国方案。
推荐文章
-
2024.07.29
制造业数改智转新动力:解读2024年节能节水、环保及安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税收优惠中国2024 - 2027年企业对节能、环保、安全设备数字化改造,投入可按10%抵免所得税,限额为设备原价50%。
-
2024.09.03
《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数字化市场研究报告》在WOD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峰会上隆重发布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
-
2024.09.03
WOD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峰会成功召开,《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数字化市场研究报告》隆重发布!本次峰会以“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趋势和实战案例”为主题。